关于颈内静脉置管的深度
近日搜索文献,有报道成人置管深度: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长度右侧为8cm+K,左侧为11cm+K,K为穿刺点至锁骨头上缘距离(cm)但是对于小儿的置管深度没有检索到,据说是低于一米身高的为:身高+1,大于1米的为:身高-1.穿刺方法为中路法.不知道出处在哪?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解剖学基础喻荔娟(福建省莆田县卫生职工中专,莆田351100) 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上、下腔静脉的分支,经过各种途径,插入导管,使导管的前端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根部。经中心静脉导管可以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心衰、休克、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的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另外,经中心静脉导管可输入高价营养液,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临床上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进行穿刺。做为穿刺操作者,不但要掌握该操作的基本过程与程序及注意事项,而且要对穿刺的静脉的流注关系、解剖学位置关系十分熟悉,才能“一针到位”,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在主要介绍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解剖学知识的应用。 1 颈内静脉的流注关系颈内静脉主要收集脑部、面部及颈部的血液,自颅底的颈静孔后部起始,为乙状窦的直接延续,在颈部血管鞘内居外侧下降,至锁骨胸骨端的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点为静脉角,颈内静脉的起始端膨大,称颈静脉上球,位于颈静脉窝内,右侧比左侧大,颈内静脉末端也有一个膨大,称颈静脉下球,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所形成的锁骨上窝的后方,在下球的上方有一对瓣膜,此外,颈内静脉在静脉角处或与距静脉角稍远外仍可出现静脉瓣(80 35%),颈内静脉瓣多数为双叶瓣,这些特点在颈内静脉中,低位穿刺时要注意,有时导管不易置入。 2 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及口径耳垂下到胸锁关节的连线,颈内静脉的口径,在成年男性平均为12 8±0 4mm,女性为12 3±0 4mm。 3 颈内静脉的毗邻关系 3.1 与颈部动脉的位置关系 上段内侧与颈内动脉相邻接两者之间距离近,且部分有重叠,又有颈动脉窦,所以穿刺部位不易在颈内静脉的上段进行。下段内侧与颈总动脉相伴行,在静脉与动脉之间偏方后有迷走神经经过。后方还有肺尖及胸膜顶。 3.2 与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关系 胸锁乳突肌为颈部得要的肌性标志,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也是确定穿刺点的重要标志。该肌的下端为两个起点分别称为锁骨头和胸骨头,两个头与锁骨之间围成的三角区称为锁骨上小窝。颈内静脉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后方,被该肌掩蔽一部分;中段在锁骨上小窝的后方;下段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后侧,被该肌所覆盖。 4 确定穿刺点颈内静脉的穿刺点有高位、中位、低位三种,可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高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点(摸到颈总动脉博动的外侧)可将该肌推后。中位为常用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与锁骨三区围成的锁骨上小窝的顶点,穿刺时针头应沿锁骨头内侧缘向乳头方向进行。低位在三角区顶点的下方1cm处,该处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易伤及胸膜,应注意。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常以右侧为合适。原因是: ①右侧的肺尖及胸膜顶较左侧低,若从中段穿刺不易伤及胸膜; ②右侧较粗大,到达右心房对距离较左侧短,从右侧穿刺点到右心房的行径几乎呈一直线; ③不会损伤到胸导管。随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广泛应用,熟悉穿刺血管的解剖,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基础,可大大减少穿刺置管并发证的发生。251解剖学研究2000年第22卷第2期 AnatRes,2000,Vol22,No.2·应用解剖·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贺 生, 刘荣志, 范 真, 田顺亮, 王海欣, 徐国昌(南阳卫生学校,河南南阳473058) 长期以来,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可供穿刺的深静脉主要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但迄今为止,对成人较为普遍应用的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在新生儿中则极少被选用和报道[1~3],这可能与至今尚缺乏新生儿颈内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有关。为此,本文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解剖学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5具(男8,女7)共30侧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新生儿尸体标本,采用层次解剖法,暴露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毗邻结构。以通过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以下简称交点)的水平面为界,将颈内静脉分为上、下两段,观察了上、下两段的位置及毗邻。用游标卡尺测量了胸锁乳突肌全长(取胸锁关节至乳突的直线距),交点至胸锁关节距,颈内静脉下段、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长度、外径,用量角器测量了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的夹角,并观察了静脉角的位置、深度,胸锁乳突肌起始端的情况等。 2 结果 2.1 颈内静脉及毗邻结构的观测颈内静脉全长被覆于胸锁乳突肌之下,紧贴颈总动脉外侧下行,上段动、静脉间有部分交叠,下段在锁骨内侧1/3上缘,颈内静脉与胸膜顶相邻。测得胸锁乳突肌全长为(5.5±0.5)cm(4.1~6.7cm),颈总动脉与其交点至胸锁关节距为(2.8±0.5)cm(2.6~3.9cm)。 2.2 与置管术有关的静脉测量结果见(附表)。 2.3 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及静脉角位置、深度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侧为114°±8°(101~129°),右侧为145°±9°(130~160°)。新生儿静脉角位于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外侧约1cm处,深度为1.1cm。 3 应用解剖要点 3.1 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体表投影及意义本文测得新生儿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至胸锁关节距离为(2.8±0.5)cm,胸锁乳突肌全长为(5.5±0.5)cm,前者约占后者的1/2,即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近中点处。新生儿静脉角位置在锁骨上方距胸锁关节外侧约1cm处。从交点稍外侧至静脉角作一连线,即为颈内静脉下段的体表投影。沿此体表投影穿刺可获较高的成功率。 3.2 穿刺部位的选择及操作要点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点的选择,郑光琪[1]报道采用高位穿刺法(即舌骨与甲状软骨上缘之间平面),但本文观察发现新生儿颈内静脉上段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紧密相邻并有部分交叠,不宜穿刺,且此段靠近颈动脉窦,因此穿刺置管有一定的危险性,临床已见报道[4]。崔功治等[2]报道在胸锁乳突肌起始端二头间穿刺。观察新生儿胸锁乳突肌二头之间异常狭小,该处颈内静脉外后方有胸膜顶毗邻,故不适合穿刺。而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平面位置表浅,仅被覆有皮肤、浅筋膜及胸锁乳突肌,周围无重要的毗邻结构。故作者认为交点稍外侧处应是最佳穿刺点(见图1)。进针角度根据静脉角深度(1.1cm)与颈内静脉下段长度(2.7cm)之比计算得出(1.1∶2.7=0.4=tg22°),即针柄应与体表夹22°角,实际操作时应稍大于此角度,故以30°为宜(见图2)。 具体操作如下。 患儿平躺,肩下稍垫枕,头后仰,面居中或稍偏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附近触摸颈总动脉的搏动,在其搏动点稍外侧穿刺,针头指向胸锁关节外侧约1cm处,初始针头与皮肤可夹30°角,刺入皮肤并穿透胸锁乳突肌后,放低针头,方向不变缓慢进针,待回血后,停止穿刺,确认没有误穿动脉后再行插管。 3.3 插管的最佳选择及长度由表1可知,左、右颈内静脉外径分别为(5.6±1.7)mm和(6.5±1.0)mm,经检验t值为1.74,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性,但测量左、右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分别为114°±8°和145°±9°,t值为9.7,P<0.001,右侧显著大于左侧。表明右侧插管更容易由颈内静脉进入头臂静脉。故右侧颈内静脉更适合穿刺,临床应用时应首选右侧。 关于插管长度,可将测得的颈内静脉下段长度、头臂静脉长度、上腔静脉长度(见表1均值)相加计算得出。即左侧插管长度为7.0cm,右侧为6.0cm。 结论: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变异较小,具备穿刺的基本条件,依据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确定颈内静脉体表投影易于操作。在新生儿病情危重时,可考虑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以挽救患儿生命.【篇名】 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长度的自身比例及临床意义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邵大宝. 金兴来. 钱金岳. 【刊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年03期 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市321000. 金华职工卫生学校. 丽水卫生学校.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光盘号】 MEDI0012 4 【篇名】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与上腔静脉置管路径的研究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谭晓军. 龚丽荣. 吴日蓉. 池芳莲. 冯惠芬. 【刊名】 解剖学研究 2002年02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广东省开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广东省开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广东省开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净室 . 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净室 开平529300 . 开平529300 . 开平529300.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解剖. 上腔静脉. 置管.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锁骨下静脉走向 ,探讨经此路径行上腔静脉置管的最佳方法 ,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6 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临床病例进行造影透视、摄片 ,统计最适宜的置管长度 ,比较改良穿刺技术与旧Seldinger技术的效果及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长度右侧为 (8.5 +d)cm(d为穿刺点至锁骨头上缘距离 ) ,左侧为 (11.5 +d)cm。原Seldinger技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5 0 % ,改进后为 92 .5 %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43 3± 10 9)min ,改良后为 (2 8 6± 10 3)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39 2 9% ,改进后为 10 0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置管长短主要取决于穿刺点距锁骨头上缘的距离 ;改良穿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选择右侧路径比左侧更安全 【光盘号】 MEDI02091.颈内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上半部份最为适宜。此部分上腔静脉位于心包反摺线之上,即使发生静脉壁穿孔,也不至于发生心包填塞的危险。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有助于术中即刻观察到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3.经右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的正确位置可按身高进行预测:(1)身高<100cm 置管深度(cm)=身高(cm)/10-1, (2)身高>100cm按置管深度(cm)=身高(cm)/10-24.可采用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深度。 右侧颈内静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儿体重(kg) 置管深度(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9 43~4.9 55~6.9 67~9.9 710~12.9 813~19.9 920~29.9 1030~39.9 11 40~49.9 1250~59.9 1360~69.9 1470~79.9 1580~100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谢楼上提供如此详细而重要的资料,相信你的答复对于我们所有麻醉科同仁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感谢的同时希望你能否提供所回复内容的出处,相信这个大家更感兴趣,辛苦你了hongfeiz wrote:谢谢楼上提供如此详细而重要的资料,相信你的答复对于我们所有麻醉科同仁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感谢的同时希望你能否提供所回复内容的出处,相信这个大家更感兴趣,辛苦你了越俎代庖,代打一下!The Optimal Length of Inser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for Pediatric Patients.Anesth Analg 2001;93:883–6将楼主所说的文章传上去大家看看吧. download1.caj (28.68k)这是第一篇.上个是第二篇文章.这是第一篇.上个是第二篇文章. download.caj (60.26k)这是第一篇.上个是第二篇文章. download.caj (60.26k)The Optimal Length of Inser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ediatric Patients Dean B. Andropoulos, MD, Sabrina T. Bent, MD, Barbara Skjonsby, RN, and Stephen A. Stayer, MD Division of Pediatric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y, 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and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Texas Address correspondence and reprint requests to Dean B. Andropoulos, MD, Division of Pediatric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y, 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6621 Fannin, WT 19345H, Houston, TX 77030-2399. Address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positioning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may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foration of the heart or great vessels. CVC position is not usually assessed until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chest radiograph, potentially leaving malposition undetected for several hours. We studied a series of 452 right internal jugular and subclavian catheter placement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measured the distance from the skin insertion site to the radiographic junction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right atrium (RA).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following formulae predict that a CVC will be positioned above the RA 97% of the time: correct length of insertion (cm) = (height in cm/10) - 1 for patients 100 cm in height, and (height in cm/10) - 2 for patients >100 cm in height. Weight-based recommendations were also developed which predict placement of CVC above the RA 98% of the time.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assess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in 452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Simple, clinically useful guidelines based on height and weight were developed to prevent malposition of these catheters, which may cause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foration of the heart or great vessels. 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ediatric patients.pdf (79.73k)谢谢楼上的同仁,我是新手,请教怎么积分,谢谢!多多参与,你已经掏到了第一桶金,希望我们在的日子能互相促进我们以为骄傲以我们为骄傲足亦
栏目分类
- VT中文网
- VT中文网